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头条 >> 重庆新闻 >> 正文

两会聚焦 | 在危机中育新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

我要评论 来源:重庆日报  2020/5/26 10:15:28   编辑:薛沙沙  浏览次数:

 在危机中育新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

  ——代表委员热议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经济如何谋发展增动力

  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下,如何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快经济恢复性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全国政协委员、市工商联主席、隆鑫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涂建华,全国人大代表、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全国政协委员、市文化旅游委主任刘旗就此谈了切身体会和独到见解。

 

  陈金山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步入常态化阶段,产业复工达产、经济全面提振迫在眉睫,必须全力以赴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陈金山表示,下大力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重庆在疫情发生之初就已展开。重庆工业以制造加工为主,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链相对较长。产业链、供应链一个环节连着一个环节,某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产生巨大影响。疫情发生后不久,重庆就将产业链协同复工作为一项十分紧要的工作,为此市里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及时调度指挥。

  疫情开始在全球肆虐后,重庆在海外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受到威胁。陈金山说,重庆专门成立了海外产业链保供小组,根据重庆的龙头企业,梳理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企业名单、供应链产品和库存,加强实时调度。“这项工作做得很细、很实,有时候一家龙头企业梳理到了三级、四级配套企业,一个组装产品梳理到六七百家企业的配套关联产品。”如果海外配套企业没有恢复生产,就把库存产品提前购买回来,或者在国内和其他地区寻找替代产品,积极引导配套企业向重庆转移部分产能。同时着力引进一些紧缺零部件生产企业来渝落户,作长远打算。

  正是通过这样的艰苦努力,3月以来,重庆工业产业链供应链总体保持稳定,产能恢复很快,电子信息产业在3月增长28%的基础上,4月又增长了18%,汽车产业在4月份也实现了正增长。陈金山认为:“这都是产业链供应链保供,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持续稳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加快恢复性增长、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陈金山说,重庆充分用好了已有机制,始终把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加强工作调度和要素保障,争分夺秒把疫情带来的损失补回来。同时,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机遇、疫情催生的市场机遇,进一步加强创新要素集聚和研发投入,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实现今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我们充满信心和期待。”

 

  涂建华

  曾经适者生存,如今变者生存

  热情拥抱数字化变革

  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企业最有体会。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重庆民企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对此,涂建华认为,疫情改变了竞争法则,倒逼民企由“适者生存”到“变者生存”,重庆民营企业家要以更前瞻的眼光、更坚定的决心、更坚韧的毅力去实现自我变革。

  涂建华说,复工复产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出台了系列帮扶措施,解燃眉之急。重庆市工商联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纾困暖企系列行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坚信,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重庆民企保持战略定力,强化危机管控,维护好核心团队,凝聚员工士气,一定能共渡难关。

  “大危机必有大机遇,甚至蕴含无限商机。”涂建华认为,谁能尽早看清形势、找准机遇,谁就能尽快趋利避害、转危为机。在此次疫情中,一些成功转型的企业损失较小,有的还实现了增长,正是得益于之前的产业布局和经营模式调整。“这场疫情让重庆民企看到内练功夫的重要性。”

  疫情催生的市场机遇,使得传统产业向数字经济、智能制造转型的步伐加快。疫情中,许多传统制造企业通过电商平台采购物料、销售产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业务融合,越来越多的制造厂家提高了生产的柔性化程度,更加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如隆鑫通用,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大排量摩托车整车制造应用平台,精准服务产品研发设计、物流供应、生产制造、售后运维等全生命周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还整体带动了供应商向智能工厂转型升级。

  涂建华认为,重庆民企要“以变求存”,热情拥抱数字化变革,建好用好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数字化+智能化”贯穿企业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组织运行中去。要目光长远,把握好新基建、健康医疗、优质农牧产品、社区服务等疫情催生的新商机,积极投身到国家战略发展中去,进一步确立抱团发展的共利模式,倡导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重振重庆民企的雄风,再创辉煌。

 

  黄玉林

  聚焦数字经济、健康医疗产业

  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如何抢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的经济发展机遇?作为重庆的母城,渝中区将产业发展的重点投向了现代服务业,聚焦数字经济、健康医疗等产业,积极主动拥抱未来。

  黄玉林表示,渝中区将加快做大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特别是适应后疫情时代的市场需求,加快发展以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为内容的新业态新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渝中区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努力减小疫情带来的损失。统计数据显示,渝中区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约311亿元,同比下降幅度小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恢复性增长总体平稳。复工复产以来,渝中“云签约”28个重点招商项目,签约金额总计211亿元。

  黄玉林表示,未来,渝中区将抢抓疫情带来的市场机遇,进一步巩固提升现代金融和高端商贸产业的支柱地位。全面投入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断提升金融业规模和能级,发挥解放碑、时代天街两大“百亿级”商圈的“极核”带动作用,以“三线”提档升级传统专业市场,乘势发展“平台经济”,繁荣发展“四首经济”“夜间经济”,在全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体现渝中作为,力争在3年内商品销售总额突破4500亿元。

  渝中对发展数字经济寄予厚望。黄玉林介绍,渝中区将深入推动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区块链应用生态圈,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5G融合应用行动计划,布局线上未来。力争在3年内,培育和发展区块链技术和应用企业达到150余家,实现产值500亿元左右。

  “渝中将用好用足现有优势资源,借势发展健康医疗产业。”黄玉林表示,此次疫情的发生,让人们重新看到了医疗健康产业的光明未来,渝中区将高标准打造环重医创新生态圈,以重庆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为核心,全面推进资源整合、资产盘活、资本运作,布局建设医疗创新转化走廊,抓住前端研发和后端产业化两个关键环节,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国内领先的医学创新产业高地,形成500亿级产业园区。

 

  刘旗

  把握发展大势,在危机中育新机

  打造拥有“顶级流量”的旅游景点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行业影响很大,但危中有机,发展潜力仍然很大。”刘旗说,旅游行业就是要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唱好“双城记”,充分发展两地文化旅游交流合作项目,打造拥有“顶级流量”的旅游景点,帮助旅游行业回暖复苏。

  刘旗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重庆与四川的文化旅游合作迈入了提速升级的快车道。4月29日,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签订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拉开了两地深度合作的序幕。5月16日,两地又携手启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动,邀请百万川渝市民免费互游百家景区。

  “强强联手共同打造这场文化旅游的盛宴,备受瞩目。”刘旗说,接下来,川渝两地将促进文化旅游资源开放共享,协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同培育巴蜀文化旅游品牌。在具体合作方式上,将构建成渝互通互送的游客集散中心体系,推出川渝旅游“一卡通”,打造双城经济圈中央景观大道和川渝区域文旅环线。可以让全国乃至全球游客对川渝两地的特色景区、特色文化、特色美食、特色品牌有全面了解和体验,进一步推动成都、重庆及更多旅游城市的资源联动。

  旅游项目和载体也在积极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相适应。重庆将加快推进198个文旅重点在建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持续引入世界级品牌,加快打造世界温泉谷,建设世界一流的温泉疗养胜地,全力打造以渝东南和渝东北为重点的立体气候四季康养项目集群。

  另外,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开发了云游重庆平台、“惠游码”服务平台、搭建线上文旅馆销售文旅产品等,还将大力发展“互联网+文旅”。

  刘旗表示,重庆还将推出以“晒旅游精品·晒文创产品”为主题的大型文旅推介活动,重点围绕重庆最美的自然风光、最赞的文创产品、最佳的销售服务、最好的旅游享受,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创意、生产、宣传、销售全产业链条,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推介模式升级版。

  (稿件由记者张珺、戴娟、周尤、颜若雯,实习生何春阳采写,本组图片由记者巨建兵、万难摄/视觉重庆)

扫一扫,用手机看资讯!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到: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注意:遵守《互联网资讯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广告性质的评论会被删除,相关违规ID会被永久封杀。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此刷新! 查看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