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头条 >> 重庆新闻 >> 正文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重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取得新进展

我要评论 来源:重庆日报  2019/6/20 15:32:27   编辑:骆杰  浏览次数:

■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为加大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力度,由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和重庆日报联合主办的“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专题活动今日启动,将对我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亮点予以专题报道。

今日推出来自市环卫集团和九龙坡区的报道,敬请关注。

重庆日报今日版面

扩大覆盖范围 提高处置能力 强化分类保障
我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取得新进展

主城区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基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传达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措施。据市城市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在主城区试点示范基础上,市政府正在研究今年在全市所有区县城市建成区、建制镇所在地全面推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即将印发“实施意见”进行安排部署。  

自2017年11月《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印发以来,目前,全市市级党政机关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主城区公共机构及主城以外区县党政机关全面推进,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已覆盖68万户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今年底将达到43个。  

主城区垃圾分类示范镇街将增至43个  

据介绍,2018年,我市主城城区范围内公共机构、相关企业以及主城以外区县(自治县)党政机关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同时在主城区23个街镇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为强化统筹部署,我市专门成立了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细则》,将垃圾分类纳入区县政绩考核,每季度综合评价、靶向通报。  

去年以来,我市先后召开主城及渝西片区垃圾分类现场会等5次推进会议。目前,全市市级党政机关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主城区公共机构及主城以外区县党政机关全面推进,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今年底将达到43个。  

提高垃圾分类处置能力  

垃圾分类,后端处理是关键。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共建成投运48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厂)(含易腐垃圾处理厂)。  

其中,主城区5座,设计处理能力10100吨/日;主城区焚烧处理能力超过8500吨/日,焚烧处理比例超过95%。同时,在渝北洛碛启动并推进垃圾静脉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主城区垃圾综合处理能力。主城以外区县已建、在建8座片区易腐垃圾处理中心,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周边区县收运的易腐垃圾,全国率先实现易腐垃圾收运处理城乡全覆盖。  

强化垃圾分类工作保障  

如何让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让垃圾分类“新时尚”蔚然成风?据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出台《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设施配置及管理导则》《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标准(试行)》等法规、标准,规范垃圾分类工作。  

同时,积极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建立市、区、街镇、社区“四级”指导员制度,广泛组织垃圾分类“六进”、“青年志愿服务市级示范”、“垃圾分类,你我参与志愿服务”、“小手拉大手”等系列宣传活动,编印学校分类知识读本,上线“重庆市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全面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在资金方面,市财政对主城区易腐垃圾处理厂、填埋场、焚烧厂的运行进行兜底保障,同时建立主城区生活垃圾异地处置补偿机制,将垃圾分类专项经费纳入区县财政预算。去年以来,主城区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16亿元。

坚持科技创新、市场化运作
市环卫集团构建垃圾分类处理全产业链

 近年来,市环卫集团坚持依靠科技创新,致力循环经济,打造垃圾分类全产业链条,推行垃圾分类、分运、分别处理,最大限度实现了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实现城市提升、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做出了突出贡献。

1、关口前移、先行试点 指导居民垃圾分类


专用分类运输车收运垃圾

“大娘、大爷,垃圾分类的好处很多,不仅有利于环卫工人提高处理效率,而且还能赚零花钱……”在九龙城区的一些小区,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重庆市环卫集团的党员垃圾分类指导小组队员在耐心地给试点小区的业主们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  

2018年以来,市环卫集团负责对九龙坡区全域的垃圾清运、处理工作进行专业指导、思想宣传和部分设施投入。该集团积极协助前端分类投放、收集工作,打造分类示范片区,将垃圾分类工作延伸至最前端。他们主动协助九龙坡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现已覆盖2个街道、30个小区、10万名居民。  

在九龙坡的试点小区,市环卫集团建立智能化分类收集机制,定时定点分类收集。  

集团建立党员垃圾分类指导小组,利用周末节假日进社区开展活泼生动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挨家挨户宣讲党的政策和垃圾分类知识,耐心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  

在试点小区楼栋出入口、公共广场等处,该集团设置分类垃圾投放桶900余个,方便居民分类投放。同时,他们还指导居民开通“绿色账户”,对正确分类投放的居民进行积分奖励,并存到居民的“绿色账户”,居民所获积分可到小区指定地点、垃圾分类运输智慧化网络物流系统等处兑换生活小物品,激发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热情。  

通过安装垃圾分类智能收集箱,居民可以自主分类投放自动称重并获得积分,箱满自动发送卫星信号通知收运,每天定时定点分类收集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这些活动引起了试点垃圾分类小区居民的关注和兴趣,调动了居民参与分类的积极性,让垃圾分类蔚然成风。

2、科技环卫、数据助力 让垃圾分类更具智慧


整套智能化垃圾分类设施

在城市内部、高速公路甚至乡村公路,人们经常看到喷有“重庆市环卫集团”字样的垃圾分类运输车疾驶而过,它们每天载着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奔向各中转站或黑石子餐厨垃圾处理厂、黑石子垃圾填埋场。  

市环卫集团在全国率先构建垃圾分类运输智慧化网络物流系统,避免混合运输。集团投资15亿元,利用主城区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系统建成界石、走马和夏家坝3座垃圾分类物流基地。装备生活垃圾智能多级精分选系统,智能化、高精准识别垃圾种类,全自动高效垃圾分类,总转运规模9600吨/日。  

市环卫集团配套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类专业垃圾分类收运车520辆,日均运输生活垃圾8200吨,年运输里程约1500万公里。每类收运车都只能收运其对应的垃圾种类,所有车辆车身分别喷绘统一的分类收运标识,均采用全密闭垃圾运输箱,有效杜绝垃圾“先分后混”、“跑冒滴漏”等二次污染问题。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的问世,让传统的垃圾分类、清运和处理迈上了高速化、智慧化的轨道,为垃圾循环产业链赋能。  

如今,市环卫集团在全国率先开发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车辆、箱体、转运站、处理厂均安装GPS系统和监控设施,垃圾投放、收集、运输、中转压缩、处理全程实时动态监控。管理部门可全程监控垃圾收运处理全过程。  

为回应居民特别是儿童“垃圾去哪儿啦?”的关注,市环卫集团在试点小区设置了垃圾流向查询系统,居民可随时查询自己投放垃圾的流向和处置情况,了解“腐朽化神奇”的全过程,有利于居民的全程参与和监督,提升关注度和参与感、成就感。

3、全环节、全过程 打造垃圾分类全产业链

党员垃圾分类指导小组队员耐心地给试点小区的业主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是市环卫集团一直秉承的发展理念。在在市环卫集团,垃圾分类不是一个“下力活”,而是一个“技术活”;不是一个“传统活”,而是一条“产业链”。  

在易腐垃圾处理厂,市环卫集团采用世界领先的“厌氧消化、热电联产”工艺技术处理易腐垃圾,将易腐垃圾进行油水分离,潲水油经过酯化和酯交换等生产生物柴油,潲水经高温厌氧消化后产生沼气,沼气经过净化处理后发电或生产CNG,实现了易腐垃圾变废为宝资源化利用。在设计产量为140万吨的建筑垃圾消纳综合利用场,对从各地源源而来的城市建筑垃圾进行了严格的分类分选,他们选取城市拆迁的混凝土块、石料等进行机器粉碎,严禁各类未经精准分选的“大杂烩”进入粉碎机,确保地砖、透气砖的质地、硬度等指标达到要求……  

分类出价值,分类创财富。例如,采用高温湿式厌氧工艺处理餐厨垃圾,1吨餐厨垃圾生产生物柴油40公斤、CNG50立方米、发电150度;采用干式厌氧工艺处理厨余垃圾,1吨厨余垃圾发电209度;采用低温催化裂解工艺处理废旧塑料,1吨废旧塑料生产再生燃油500公斤;率先利用废旧塑料瓶生产化工原料,1吨废旧塑料瓶生产PET片等化工原料800公斤。  

“自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以科技为动力,逐步将分类、清运、处理打造成一条分类明晰、分工明确、分别处理的产业链。”市环卫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纵向从前端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到中端分类运输、到末端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垃圾分类高新技术研发,市环卫集团在全国率先掌握了垃圾分类全产业链,实现垃圾分类工作工艺技术自主掌握、全程无缝对接、一体化运作,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土地、节约投资、提高效益效率,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横向业务范围包括餐厨垃圾、厨余垃圾、果蔬垃圾、病死畜禽、建筑垃圾、一般工业废弃物处置等国内固废垃圾处置各领域,形成了以主城为轴心、区县为辐射范围,不断扩展和完善布局合理、点面结合、纵横交错、覆盖城乡的环卫垃圾清运、处理网络系统。

聚焦》》
推进垃圾分类 市环卫集团这些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近10年来,我市共投资75亿元,推动建立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机制、构建垃圾分类运输智慧化网络物流系统、健全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等,目前重庆垃圾分类已在全国实现了6个率先。  

◎在全国率先开发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车辆、箱体、转运站、处理厂均安装GPS系统和监控设施,实现了垃圾投放、收集、运输、中转压缩、处理全程实时动态监控。目前该管理系统已运用于九龙坡区2个街道、30个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在全国率先利用大数据系统管理垃圾分类工作,依托垃圾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生成的大数据,自动记录投入垃圾的信息、自动判断垃圾装满量、自动发出请求收运信号,科学预测每个小区垃圾变化情况,精确调度运力。  

◎在全国率先构建垃圾分类运输智慧化网络物流系统,实现垃圾分类收运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市环卫集团利用主城区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系统建成界石、走马和夏家坝3座垃圾分类物流基地,装备生活垃圾智能多级精分选系统,智能化、高精准识别垃圾种类,全自动高效垃圾分类,总转运规模达到9600吨/日。  

◎在全国率先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该集团投资5.7亿元建成黑石子餐厨垃圾处理厂,自2009年起采用世界领先的“高温厌氧,热电联产”技术处理餐厨垃圾,利用餐厨垃圾生产生物柴油、CNG等新能源,日均处理1800吨,处理规模和处理技术全国第一。  

◎在全国率先实施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该集团投资2.7亿元,在渝北区和南岸区建成主城区建筑弃料资源化利用厂,利用建筑弃料生产标准砖、透水砖等新型环保再生建材,两厂处理总规模为140万吨/年,处理规模全国第一。  

◎该集团在渝北区洛碛建设了全国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垃圾分类处理基地静脉产业园,占地约5000亩,明年建成后可年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果蔬垃圾、污泥100万吨,建筑弃料60万吨,废旧塑料5万吨,一般工业废弃物10万吨,废旧机油5万吨,装修装饰垃圾30万吨。

“重庆市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


重庆日报今日版面


九龙坡推动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让“麻烦事”成为“分内事”

这是一件人人身边的小事,却也是一件关系社会文明水平和绿色发展的大事。  

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  

近年来,九龙坡区围绕“三高九龙坡,三宜山水城”的总愿景,以推动垃圾分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提升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政府统筹、街镇主导、综合治理、科技创新”的工作思路,探索出一条独具九龙坡特色的垃圾分类之路,提高了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地生根。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一场垃圾分类全民行动,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正在九龙坡如火如荼开展。

1、蓄势破局——“十进”活动让垃圾分类蔚然成风

钢球小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点

钢球小区,九龙坡区二郎街道一个几十年无物业的老旧小区,11栋居民楼里住着460户人家。  

每天早上8点多,居民李光群会赶在垃圾车来之前打包好剩菜剩饭,提到门口专门回收易腐垃圾的智能垃圾箱,刷卡—倒垃圾—积分,三个动作一气呵成。这个习惯,李光群保持了半年多。  

在李光群家里,除了统一配发的两个垃圾桶,她还自己添置了两个。“干湿垃圾分开丢,有害垃圾单独收。玻璃金属塑料瓶,蓝桶专门来处理。”谈起垃圾分类,李光群的顺口溜张口就来。  

时针拨回到去年8月,40度的盛夏令人记忆犹新。楼梯口的垃圾桶撤了,取而代之的是几个蓝色的“大铁箱”。紧接着,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天天顶着大太阳上门,手把手教大家垃圾分类,在他们的坚持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半年后,亮铮铮的“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牌子挂上了。李光群说自己从没想过,生活了20年的老小区,因为垃圾分类一跃成为了九龙坡区“最潮”小区。  

推进垃圾分类,群众的参与是关键。  

如何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渗透进大街小巷、千家万户,真正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九龙坡区的做法是,通过小范围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向全域覆盖。

居民刷卡投放垃圾

在2017年11月,九龙坡区便印发了《九龙坡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强宣传+严考核”的方式先期引导全区653个党政机关、学校及医院等公共机构人员掌握生活垃圾分类常识、养成习惯、形成自觉,摸索出一套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并逐步完善分类管理机制,最终实现全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紧接着,通过进家庭、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机关、进窗口单位、进景区、进商场、进门店、进村社“十进”活动,全域铺开生活垃圾分类,根据不同场所、对象分类制作承诺书、倡议书、指导手册,嫁接社区院坝会、志愿者服务、“开学第一课”“小手拉大手”等活动,组织“变废为宝”手工制作比赛、垃圾分类主题演出,创新开发生活垃圾分类微信小游戏等上档次、接地气、有灵气的互动活动,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九龙坡区二郎、渝州路等4个街道22个社区全域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覆盖居民近10万户约30万人。

2、党建引领——示范带动聚力多元协同共治

“垃圾分类是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好事,我举双手赞成。”在渝州路街道六店社区,居民胡发林是一位老党员,街道和社区找到他,希望他能担任推广垃圾分类的志愿者,与楼栋长形成AB角,带头分类投放,并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协助区城市管理局和街道展开工作,让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  

在九龙坡区,像胡发林这样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起带头作用的党员干部越来越多。  

“注重发挥党建引领和党员模范先锋带头作用,是九龙坡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一大特色。”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九龙坡区坚持“党建引领、政府统筹、街镇主导、综合治理、科技创新”工作思路,把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加强总体部署,先后出台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宣传方案和评价细则。试点街道和有关部门也制定了各自的实施方案和考核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分级推进机制和定期督查考核制度。  

以渝州路街道为例。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自治先行”,从党委统领、支部引领、党员带领3个层面,推动垃圾分类责任落实。  

在“党委统领”层面,街道把生活垃圾分类参与、准确率指标纳入街道绩效考核,并成立以街道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辖区垃圾分类工作的统筹推进,以强大的组织保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在“支部引领”层面,街道各级基层党组织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议事日程,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宣誓、党员志愿者服务等为载体,引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推动了辖区高质量城市管理向网格化、精细化、人性化发展。  

在“党员带领”上,街道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主动投入垃圾分类试点实践活动,争做垃圾分类先锋员、志愿者,勇当垃圾分类宣传员、监督员,以实际行动感召和带动更多团员、青年、群众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党员干部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得到了小区居民和物业方的肯定。  

“半山七号小区虽然属于中高档社区,但由于物业费偏低,高层、洋房混合制居住人群构成也比较繁杂,以前环境总是不尽如人意。”小区物业负责人坦言,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后,小区环境干净清爽多了,乱丢垃圾的少了,他们抓住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设契机,与城市管理部门、街道、社区、居民一起努力,让小区环境大大变了样,居民满意度提高,不少住户还主动来补齐了拖欠的物业费。“有党员干部参与进来,推动垃圾分类真的方便多了。”

3、因势利导——“三员”“四榜”督导管控精准投放

4月23日,九龙坡区首批130名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经过培训、考试,持证上岗了。  

这130名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主要来自九龙坡区级各部门、各镇街从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人员、党员干部,热衷于环保公益事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有社区网格化管理员、楼栋长、志愿者、环卫保洁人员和物业工作人员等。  

事实上,“指导员”只是九龙坡区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组建的“三员”队伍之一。除了垃圾分类指导员,九龙坡区还组建了垃圾分类巡检员、执法员队伍。目前,九龙坡区已有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成员800余名,巡检员队伍成员40名,执法员队伍成员30余名。  

“对垃圾分类来说,科学合理布桶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变居民们多年来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让居民把垃圾正确分类,特别是较为困难且非常关键的易腐垃圾准确分类,这需要动脑筋、想办法。”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筒子骨属于‘其它垃圾’而不是‘易腐垃圾’,没有被污染的纸张才是可回收物……”一大早,在渝州路街道半山七号小区内的一处垃圾分类投放箱旁,垃圾分类指导员李果正在教小区居民如何把易腐垃圾和可回收物投放到正确的垃圾箱。  

除了垃圾分类指导员这个身份,李果还是小区的保洁员。“每天早晚小区业主投放垃圾的高峰期,我会专门守在垃圾分类箱这里,告诉业主们怎样正确进行分类。”  

为提高垃圾分类准确率,九龙坡区与重庆市环卫集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探索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模式,形成以指导员、巡检员、执法员为核心,以基础台账、工作台账、问题台账为基础,形成“三员机制+三本台账”的规范化、标准化、市场化运行管理模式,确保不同垃圾分类收运、专业处置。此外,在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分设绩效榜、考核榜、评议榜、时尚榜“四榜”,因地制宜创建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全程有标杆、有评价、有鞭策、有激励。  

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九龙坡区探索搭建智慧平台,推行使用“四色”分类垃圾袋,通过二维码溯源、智能监控、智能回收、大数据分析,加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过程管理监控。目前,全区配置各类分类投放设施8000余套、分类运输车270余辆,投放智能收集设施设备20余台、大数据展示屏3台,对各环节数据进行分析,辅助监督管控,做到信息实时、精准管理。  

结合“二维码”溯源机制和“绿色账户”积分兑换机制,九龙坡区强化“标准先导、入户指导、桶边辅导、激励引导、溯源督导”等方式,深入推进源头精准分类,促进形成分类习惯,目前示范区域居民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超86%,投放准确率超82%,回收利用率达30%。  

“垃圾分类不是简单的举手之劳,而是一个科学体系,综合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市民文明程度的高低。”在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看来,以推进垃圾分类制度为抓手做好垃圾处置工作,对于完善社会治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城市品质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当人们放眼长远,不纠结于垃圾分类的“小麻烦”,让“麻烦事”变“分内事”,让垃圾分类成为新习惯、新风俗、新规矩,那么文明的习惯就能逐渐养成,垃圾分类就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新时尚”。

看点》》
“分”出美好生活 “治”出美丽乡村

生活垃圾变废为宝主题展

白墙黛瓦、街巷干净,家家门口种树栽花,村民怡然自得,一派和谐的田园风光……在九龙坡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金凤镇海兰村,村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实行垃圾分类后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九龙坡区自2015年就开始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我们依托现有农村垃圾治理平台,完善垃圾分类设施,规范分类收运模式,打造分类示范村,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治结合’”。据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金凤等镇在行政村设置垃圾分类服务站,建立“二次三分、积分兑换、会员管理、统一回收”的工作模式,以垃圾兑换积分的方式鼓励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含谷等镇则实行易腐垃圾就地堆肥处置,有害垃圾定点投放,可回收物定时上门回收,其他垃圾统一收运。目前,全区已建成7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覆盖84个社(组),惠及村民9874人。  

在含谷镇,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后,一家一户的卫生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村民们家里产生的易腐垃圾还作为天然肥料涵养土壤,一切从土里来还到土里去,增了效益、绿了生态、美了村庄,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成为招商引资和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法宝,让这片希望的田野充满生机活力。  

如今,九龙坡区各镇已形成统一上门收运、统一袋装处置、统一简易分类、统一每日清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四统一”规范化收运体系,“户分类、村收集、镇收运、区转运”的农村垃圾收运模式走向常态化,实现垃圾收运“日产日清”。  

九龙坡区计划到2019年底前,分类示范覆盖50%以上镇和30%以上行政村;到2020年底前,分类示范覆盖100%镇和96%以上行政村,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实现长效治理。


扫一扫,用手机看资讯!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到: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注意:遵守《互联网资讯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广告性质的评论会被删除,相关违规ID会被永久封杀。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此刷新! 查看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