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头条 >> 重庆新闻 >> 正文

区县故事荟|上善濯水 清新黔江【快来为黔江点赞】

我要评论 来源:上游新闻  2019/5/24 9:26:00   编辑:骆杰  浏览次数:

黔江,是镶嵌在武陵山脉腹地的一块翡翠。这里,可追寻1400多年前的老石城;这里,可探寻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的战斗足迹;这里,可体验土家苗汉文化交融中的奇风异俗……


神秘芭拉胡,魅力阿蓬江,清新黔江欢迎您!


武陵夕辉


黔江精气神 

“黔江精神”是什么?“黔江精神”就是脱贫精神,就是黔江人骨子里自强不息战贫困、坚毅笃定奔小康的精神。更是生活在白云深处的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20多个少数民族儿女敢向恶劣环境宣战的豪气,不等不靠、苦干实干的骨气,众志成城、追求美好生活的志气。

黔江人民以“黔江精神”为骨,挥动赶山鞭,不但要吃饱,还要过得好。2006年渝怀铁路竣工,2010年黔江武陵山机场开始试航,2012年渝湘高速公路全线通车……“铁公机”缩短的不仅是黔江与山外的距离,更缩短了向幸福出发的距离。

进入新时代,黔江人民誓师“黔江精神再出发”。聚焦聚力“两不愁三保障”,以滚石上山、抓铁有痕的韧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靠辛勤劳动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于2017年一举摘掉“贫困帽”。

简义相,简旺超的侄孙,菊花基地的业主,这位金融专业大学生,成为“黔江精神”的血脉传承人,在过去只种玉米土豆的高海拔山区种植杭白菊成功,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这,不仅是故事的传承,而是演绎了黔江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一步步战胜贫困的故事。

而今,黔江正按照摘帽后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四不摘”的要求,弘扬深化“黔江精神”,构建起烤烟、蚕桑、中药材、经果林、特色蔬菜、羊肚菌等山地特色、立体农业发展模式,无数个如简义相一样的产业发展带头人,牵手贫困群众,用苦干的“精气神”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书写着小康路上绝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新传奇!


濯水廊桥全景

天理良心镇

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濯水,古镇老街那刻着“天理良心”的古碑,让人肃然起敬。

此碑原本在古镇对岸玉灵山上灵应寺的前殿,石碑一米见方,碑面楷书阴刻“天理良心”四个大字,笔法工整,苍劲有力。

濯水人讲“天理良心”,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自觉。从前这里有一个名叫蒋良心的后生,父亲早故,他在阿蓬江上打鱼为生,细心赡养老母。有一天,他打起来一条特别大的鱼,背鱼回家后,母亲见了大呼“这怕是鱼神,若吃了怕是遭天打雷轰。”娘俩本都饿了,家里也没别的吃食,但母亲这样一说,良心也有不安,于是把鱼放进了屋后的大水井里。返回屋里,却发现米缸里满满的一缸米。娘俩深信是神鱼显灵了,于是把这条大鱼放回了阿蓬江。此后,良心打鱼总是颇有收获,他们的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

明、清以来,濯水商贸极其发达,店肆林立,商贾如云,相继出现了茂生园、宜宾栈、光顺号、同顺号等“十大号口”和万天宫、禹王宫、万寿宫三大会馆,形成常年无间歇的“百日场”,与龙潭、龚滩并称“酉阳三镇”(濯水旧属酉阳),这里也成为了西南地区和土家族文明史上重要的商贸重镇。

古往今来,无论是濯水,还是黔江,无论是商号、游摊,还是古镇居民、赶集的农民,都秉承着“天理良心”的训条,诠释着古镇商业繁荣的密码。


芭拉胡

孝在芭拉胡

“城在峡谷上,峡在城中央。”这是黔江“峡谷城”的形象写照,中国唯一,世界罕见。这条峡谷叫芭拉胡,它穿凿酉阳、插旗二山,绵延10公里。谷右山岗静穆的“柳孝亭”,仿佛在传颂着千年以前的故事。

东汉永建(126—131)年间,黔江老城楠木坪(今城东街道南海城社区)还是涪陵县东北的一个小山村,村里居住着一对柳姓夫妇,膝下一子,取名映芳。映芳天资聪颖,性情乖巧,从小就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龄,为人正直。久而久之,以其“孝顺亲长、廉能正直”而闻名乡里,被涪陵县令推举为孝廉,以五官功曹候任岩渠县(今四川渠县)令。映芳还没来得及走马上任,父亲便撒手人寰,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柳母常彻夜偷泣,以致双目失明,家境衰落如洗,映芳只得靠到酉阳山打柴,换取家庭用度,艰难维生。

百善孝为先。映芳的孝行,似乎感动了天地。一天早上,映芳来到酉阳山脚,遇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把他领到酉阳山中,指着一棵树说:“月伐一枝,足供母膳。”映芳依照老人的指点,砍回一枝售卖时,被一个行医的人认出是名贵的中药材沉香木,再查看结香的程度,树龄至少在千年以上,是沉香中的上品,于是高价买下。映芳屈指一算,这些钱省吃俭用,一月足之够也。于是,他遵从老者之言,每月只去酉阳山取一枝沉香木,从不贪多。他除了悉心服侍母亲,便或是自学诗书,或是教授蒙童,或是调和邻里,不时力所能及地解人急难,其贤德之声望,较以前更隆。

本初元年(146年),巴郡郡守再次推举映芳为孝廉。但映芳秉持“父母在,不远游”古训,婉拒朝廷之诏,决心服侍母亲颐养天年。

在黔江,“柳孝子”作为故事家喻户晓,作为德行竞相效法,作为文化经久传承。

扫一扫,用手机看资讯!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到: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注意:遵守《互联网资讯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广告性质的评论会被删除,相关违规ID会被永久封杀。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此刷新! 查看评论
点击排行